半岛BOB中国在历史长河中的多数时间都是当时的世界顶尖强国,到了近现代我国因为工业化的原因落后于世界,但百年之后我国又重新复兴,成为了现在联合国五常之一。
那么中国为什么强大呢?英国教授马丁·雅克研究了20年,找到了让西方百思不得其解的答案,那就是凝聚力。
中国从秦王朝开始就是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中央集权制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将国家力量拧成一股绳,从而完成很多不可思议的成就。
在这一点上最典型的例子是长城,中国能修建长城的最根本性原因就是中央集权,能将资源源源不断运送到北方去。在长达数千年的中央集权中,我国完成了这项奇迹。
中国在秦朝开始之所以会选择中央集权,和中国的地理环境以及来自北方的压力有关。
中国的地理环境就是西部多山东部沿海,西部多山意味着这里在农业或游牧社会中不能繁衍出太多的人口。东部沿海意味着在海权时代到来之前,不可能有人从东边打过来。
至于南方,因为处于热带气候所以极难开垦。在现代人的眼中东南亚是一块宝地,非常适宜农业种植半岛BOB。这是因为我们享受着工业化的成果,能用大机器从这里平推过去。
在工业化之前东南亚就是蛮荒之地,沼泽、密林等环境压根不能供养太多人口。没有人口这里又很难开坑,于是陷入恶性循环。
于是北方辽阔的草原成为了中国外部最大的威胁,而且这个威胁在工业社会中根本无法根除。北方草原的环境注定了这里无法耕种,只能采用游牧方式,就算是南方的汉人北迁最终也会变成游牧。
恶劣的环境锤炼出了南方农耕文明长达数千年的梦魇,从匈奴到突厥,从契丹到蒙古,一旦北方游牧壮大对南方来说就是灭顶之灾。
在这种压力下我国必须得组成中央集权制国家才能应对来自北方的威胁,由此出现了几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首先是国家无法维持中央集权就会导致国家分裂,比如魏晋八王之乱导致国家分裂成南北朝,唐朝节度使坐大导致国家分裂成五代十国。而国家分裂就很容易被游牧占领土地,比如南北朝时期的鲜卑政权,五代十国时期的契丹。
其次,这些游牧文明南下占领土地后会迅速“农耕文明化”,像鲜卑和契丹在建立政权后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汉化。
然后这些农耕文明化的游牧文明也会修建“长城”,来抵御北方更凶猛的游牧民族。鲜卑建立政权后开始修长城防柔然,契丹建立辽国后开始修长城防女真,女真建立金国后又开始修长城防蒙古。
甚至就连没有“农耕文明化”的游牧民族,都会为防备北方更凶猛的游牧民族而修建长城,比如回鹘在面对更北边的黠戛斯时,直接将长城修到了现在的外蒙古和俄罗斯边境。
最后,这些游牧民族在面对中国的长城时也会逐渐向中央集权制度发展。长城是我国的一张军事牌,更是一张经济牌。在军事上它使游牧向下劫掠的成本成倍提升,在经济上它遏制了边关走私,控制了南方农耕民族和北方游牧民族的贸易。
不管是南下打劫还是做生意,游牧民族都必须形成中央集权。不然前者武力不够,后者会面临南方农耕民族的漫天要价。如果打劫和做生意都做不好,北方游牧就得在冬天时冻死和饿死一多半的人。
从这三点我们不难看出,在外部生存压力下国家会自然的朝着最能让它生存下来的形态发展,不管是农耕文明还是游牧文明都是如此。而中央集权制度显然比一堆四分五裂的国家更能发挥出实力。
除了中央集权制度,我国强大的另一大原因就是人口了。在工业时代到来之前,一个国家的人口数量直接决定了它能生产多少物资,物资的数量则决定了它能承受的战争上限。而我国的人口数量,从古至今一直是世界顶峰。
即使是到了工业时代,人口对于社会生产的影响依旧巨大,只是因为技术代差的原因,人口数量不能像以前那种纯人力社会一样,决定全部的社会生产力了。不过要是有两个国家处在相同技术水准上,且产业结构和市场都非常相似,显然是人口更多的那个在生产上更有优势。
中国的人口不单单决定了封建时代的强大,更是影响了现在的崛起。新中国的发展之路就是建国起半世纪内以工农剪刀差发展工业,并封闭国内外的市场连通,让国内工业水平先逐渐追上西方。
当我们的打下足够的工业基础后,便开始打开国门做生意,也就是上世纪的改革开放。
此时我国的工业实力还是比较低的半岛BOB,但幸好此时中国有超过10亿人口,以这10亿以上的人口做市场和劳动力,先从低端产业做起,然后逐渐向高端产业迈进,也就有了现在的中国。
充足的劳动力能让我国承接大量低端产业,从而有能力建立起一套庞大的国内产业链。而庞大的人口数量也保证了国内有充足的市场,有能力“吃下”国内此时生产出来较为劣质,还卖不到国外的产品。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还是新中国自始至终的中央集权制度。要是没有中央集权,我国的重工业从一开始就很难“集中力量干大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